25日,浙江省寧波市慈善總會收到一封掛號信,裝有108張匯款收據,總計106萬元。掛號信的署名是“順自”,落款地址是不存在的寧波市百丈路1號。這是“順其自然”連續第24年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款,今年捐贈的106萬元是24年來捐款最多的一次。截至目前,“順其自然”捐款累計達1469萬元。 為更好地讓市民了解愛心故事,“順其自然”展廳近日正式揭幕,展示 “順其自然”的四封書信、各類獎杯與證書、善款使用情況以及相應照片。(11月27日《北京青年報》)
“捐資助學,菩薩心腸”“深藏功與名”“做善事不留名,大愛不言”……這樣的暖聞令人倍感溫馨,感動不已的網友們紛紛表示要向這位無名的大善之人致敬。
在經濟市場化、人口流動化的當下,不同的人們在生存生態上存在著鮮明反差。不論是一個人、一個家庭還是一個群體,從1999年至今累計捐款達到1469萬元,“順其自然”在市場中的機會和待遇顯然要比普通勞動者要好一些。比“順其自然”更富的人也有,做慈善更高調張揚的也不少,“順其自然”將隱形慈善進行到底的善良與溫暖,不僅更能打動人心,也能吸引更多的公眾參與。
24年如一日,“順其自然”不僅將隱形慈善當成了一種價值信仰,也將其當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在物質生活漸次豐盈的消費社會,如何支配財富,關乎一個人的“意義之網”。同樣一筆錢如何使用,關乎一個人的價值排序。持之以恒地為隱形慈善注入“源頭活水”,“順其自然”的篤定與堅持,顯然值得點贊。
教育是一盞希望之燈,遵照“順其自然”的意愿,其捐款主要用于資助貧困大學生完成學業和幫扶邊遠山區的困難學校。近年來,隨著寧波當地助學體系越來越完善,“順其自然”的捐款也跨越山海,用于資助寧波對口幫扶地區如延邊州、涼山、黔西南州等地改善教學設施、開展重點助學項目。就此而言,“順其自然”的善意和溫暖打破了區域、城鄉之間的界限,真正做到了“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讓共同體意識惠及更多的地方和人群。
“順其自然”愿意24年如一日捐款,而且不更換捐贈機構,為何?一方面,當地慈善機構每年都會公布善款使用情況,這顯然是對慈善公信力的呵護;另一方面,雖然“順其自然”沒有現身,但是全社會依然給予“順其自然”足夠的認同與敬意。
隱形慈善不僅具有經濟功能,也有精神力量。千余名曾受到“順其自然”資助的困難大學生,不僅會用寫感謝信、網上留言、打電話的方式表達感謝,也有的人會把工作后第一筆工資捐出來,用實際行動表達對“順其自然”的感謝,有的大學生捐款了也不說…… “順其自然”不僅給困難大學生以物質幫扶,也給予他們精神滋養。
在現代社會,追求內心的富足和精神的豐饒,逐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設置“順其自然”展廳,不僅是向隱形慈善的主人公表達尊重與贊賞,也是一個思想凈化、精神洗禮的契機。說到底,慈善不僅需要 “富人之力”,也需要“人人之力”;激勵和引導更多人參與隱形慈善,讓隱形慈善蔚然成風,“順其自然”發揮了榜樣效應。(楊朝清)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