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
新華社聚焦國際濕地城市——鹽城推出兩篇視頻+圖文報道
(掃描二維碼跳轉原文)
(掃描二維碼跳轉原文)
江蘇省鹽城市擁有582公里海岸線、76.97萬公頃濕地,孕育著太平洋西岸和亞洲大陸邊緣面積最大、生態保護最好的海岸型濕地。每年約有300萬只候鳥在這里停歇、繁殖和越冬,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的中心節點。2019年,位于鹽城市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目前,鹽城市將“國際濕地、沿海綠城”作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綠色低碳發展目標,已擁有2處國家級濕地自然保護區、2處國際重要濕地、1處世界自然遺產地,全市受保護濕地面積達41.6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54%、自然濕地保護率達62%。
↑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日出景象(11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色(11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成群的禽鳥飛翔在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1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景色(11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在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拍攝的麋鹿(11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在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拍攝的麋鹿和鳥類(11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在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拍攝的麋鹿(11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在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拍攝的麋鹿(2017年11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兩只東方白鸛飛翔在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附近的村莊(11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的鸕鶿(11月7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一群灰鶴在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飛翔(11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幾只馴養在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救護繁育中心的丹頂鶴在活動(11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出景色(11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里的鸕鶿(11月7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日出景象(11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日出景象(11月9日攝,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日出景色(11月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幾只馴養在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救護繁育中心的丹頂鶴在放飛中(11月8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鹽城濕地的美
也引來了眾多網友點贊
一起來看看吧↓↓↓
來源:新華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