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期定稿
10月12日 江蘇廣電總臺
“科技云”點亮智慧“綠色生活”
10月12日,江蘇廣電總臺荔直播《潮起東方——在這里,看見江蘇》系列融媒體直播行動走進鹽城,帶觀眾看變化、話變遷,沉浸式感受十年來鹽城各領域實現的歷史性跨越、取得的非凡成就。
10月12日 新華日報
聚力項目建設 賦能高質量發展
鹽城今年列省重大項目已全部開工
10月12日,《新華日報》頭版聚焦鹽城今年列省重大項目已全部開工。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主力軍”。鹽城市發改委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鹽城今年列省重大項目已全部開工。9月28日,鹽城高質量發展項目推進會在射陽召開。鹽城市委書記徐纓在會上表示,全市上下要始終聚焦重大項目建設,只爭朝夕、埋頭苦干、敢為善為,以重大產業項目支撐高質量發展,為全省“勇挑大梁”多作貢獻,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加快推進
打造項目建設“鹽城速度”
鹽城市今年已有3批城鄉建設重點項目開工,全年共實施城鄉建設重點項目886項(含上年結轉項目),計劃總投資5986億元。截至目前,已立項847個,立項率為95.6%,開工建設738個,開工率為83.3%。
“舉行城鄉建設重點項目開工活動就是要釋放‘項目為王’的強烈信號?!丙}城市市長周斌表示,要動員全市上下以等不起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坐不住的責任感,招項目、簽項目、建項目。
走進常鹽工業園風渡新材料(鹽城)有限公司一車間廠房內,一個體型巨大的板材收卷機正在緩慢轉動。該公司生產的風電拉擠板材是風電葉片關鍵零部件,主要為雙瑞、中材科技、中科宇能等葉片廠家進行產業配套,是鹽城風電產業鏈的關鍵一環。9月28日,風渡新材料(鹽城)有限公司3萬噸風電葉片零部件制造項目達產。風渡新材料從簽約到建設,從設備進廠調試到投產達效僅用時6個月,創造了常鹽工業園區項目推進的“風渡速度”。
“在風渡新材料建設過程中,我們突破常規、爭分奪秒、靠前服務,在服務效率上做‘加法’,在工作流程上做‘減法’,做好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項目推進一著不讓?!背{}工業園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姚勇總結經驗。
貼心服務
積極為企業解決難題
9月28日上午,比亞迪動力電池鹽城基地一期竣工暨二期開工活動在射陽舉行。該項目是比亞迪集團在江蘇唯一的刀片電池制造基地,列入今年省重大項目,項目總投資150億元。該項目不僅為當地帶來了一批產業鏈配套企業,也和本地產業鏈企業達成多項合作,成為全市工業經濟新增長點。
“鹽城對比亞迪集團發展高度重視、大力支持,幫助企業解決了用地、用工、物流等方面難題,為基地建設投產付出了辛勤努力和汗水?!北葋喌霞瘓F高級副總裁、弗迪電池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何龍說。
在疫情反復最嚴重的時候,比亞迪項目沒有停工一天,項目建設接近滿負荷運轉。射陽縣項目服務中心副主任張知波回憶道:“一期項目去年9月開工,僅8個月后第一條生產線便下線生產,作為一個大體量工程,能有這樣的速度十分不易。在二期項目前期審批過程中我們采用了‘五證聯辦模式’,一天頒5個證,在比亞迪全國所有工廠建設中速度是最快的?!?/p>
項目的快速推進,離不開項目專班的貼心服務。射陽比亞迪項目專班由3名縣委常委牽頭,項目推進會每日一開?!绊椖可a的每個環節我們都爛熟于心,從原材料攪拌到最后成品組裝,人人都成了半個專家?!睆堉ㄕf,只有對企業產品充分了解,才能在服務中更好地“找準穴位”靶向發力。
綠色賦能
競逐低碳發展新賽道
9月26日,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開始接卸首船液化天然氣,標志著該項目實現投產。同日,同樣位于濱海港工業園區的江蘇國信濱海港2×100萬千瓦高效清潔燃煤發電項目開工。
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項目全部投產運行后,LNG年處理能力將達600萬噸,相當于氣態天然氣85億立方米,可供江蘇全省民生用氣約28個月。江蘇國信濱海港2×100萬千瓦高效清潔燃煤發電項目則采用先進的二次再熱超超臨界技術,提升綜合能源利用效率,打造智能化、現代化的綠色低碳高效燃煤示范基地。
鹽城市委八屆三次全會提出,鹽城要打造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以綠色低碳發展勇當“碳路先鋒”。當前,鹽城正依托風光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快推進風電全產業鏈布局和光伏產業集群化發展,圍繞國家能源戰略和省沿海產業發展規劃,布局大型清潔燃煤火電項目,建設LNG儲備基地,積極探索“風光火氣氫”一體化開發,為長三角能源供應保障和能源結構轉型及全市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10月12日 新華每日電訊
探尋濱海濕地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最優路徑
鹽城:守護綠色濕地,發展綠色能源
12日,《新華每日電訊》第8版大篇幅報道點贊我市沿海守護綠色濕地,發展綠色能源,探尋濱海濕地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最優路徑。
江蘇鹽城,因鹽得名,以鹽而興。作為長三角中心區27城之一,鹽城擁有江蘇省最長海岸線,坐擁長三角中心區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更是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綠色生態、綠色生活、綠色發展的力量,共同注入這座“國際濕地,沿海綠城”的城市脈動中。
沿海灘涂護作“鳥的天堂”
纖細修長的身材、火紅色的羽毛、“S型”的脖頸……去年冬天,10只火烈鳥華麗現身鹽城東臺條子泥濕地,它們在此地悠閑地飛翔、漫步、覓食,點綴著黃海之濱的大片灘涂。
火烈鳥主要分布于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能在條子泥濕地驚艷現身,更多是因為它們對這里適宜的棲息環境的青睞?!?015年,我們在條子泥觀測到了第一只火烈鳥,很可能是只離鳥,下一年3只,再過幾年有5只,前年有7只,去年10只,今年說不定更多?;蛟S在火烈鳥的種群中也有‘朋友圈’在述說著條子泥的環境之好呢!”聊起去年火烈鳥現身的場景,王衛國和記者開玩笑說。
王衛國是鹽城東臺沿海濕地旅游度假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他親眼見證了這片沿海灘涂如今變成“鳥的天堂”。
據介紹,條子泥濕地總面積約129萬畝,獨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路線的中心節點和關鍵區域。2019年7月5日,位于鹽城的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14處、江蘇首個世界自然遺產,填補了全國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空白。條子泥濕地是其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只需要做好生態保護工作,鳥兒們會‘用腳投票’?!闭缤跣l國所言,近年來條子泥濕地在鳥類保護上發揮的作用可謂日益顯著。全球總數量僅有約700只的勺嘴鷸是世界上最稀少的鳥類之一,以食性窄、對濱海灘涂的選擇條件苛刻著稱。如果哪里的生態環境得到了勺嘴鷸的“認可”,那就意味著全球有140多種鳥類適宜在此地棲息,條子泥目前已觀測到200多只勺嘴鷸。
成功申遺以來,鹽城以更大力度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探尋濱海濕地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路徑。全市受保護濕地面積達41.6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54%,自然濕地保護率62%。今年6月,鹽城獲評“國際濕地城市”,再添一張耀眼的國際名片。
生態優勢帶動旅游發展
從條子泥濕地向東北方向出發,僅需不到30分鐘的車程便可抵達東臺黃海海濱森林公園。沿著森林公園邊緣的一條路走到盡頭,就到了巴斗村。
如今巴斗村披上了“綠裝”,村民吃上了“生態飯”?!叭逵?03戶,669人,人均純收入超過5萬元,村集體資產超過千萬元……”弶港鎮鎮長陳凡向記者介紹巴斗村的發展情況。
據介紹,過去這里的村民主要以出海打漁和近海養殖為生,可以說是“靠海吃?!?。近年來,當地持續發力生態保護,村子附近的黃海海濱森林公園和條子泥濕地相繼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和世界自然遺產,這片區域在長三角的旅游熱度也日漸提升。
依靠生態優勢,巴斗村也發展起了旅游產業。村里投資4000多萬元開發三水灘休閑旅游度假村,還新建了游客中心、漁民之家、初心廣場、巴斗泉驛站等景點,開飯館、辦民宿成為村民致富的新項目。
“我們村最高峰時大小漁船有110多艘,通過減船轉產,目前僅保留20多艘。村周邊有上萬畝高涂灘面,村里號召漁民發展特色海水養殖?!卑投反妩h總支書記葉勇說,“村集體領辦經營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精養規模達2000多畝,家家有股份、年年有紅利?!?021年巴斗村獲評“全國生態文化村”,“吃海鮮,住民宿,玩海灘”讓每一位蒞臨巴斗的游客領略到生態之美,體驗到生態之樂,也讓這里的村民嘗到了生態之甜。
綠色能源發展已成規模
沿著海岸線一路行駛,遠處成片的風力發電機組葉片正隨風搖曳,新能源產業正在鹽城各地積蓄發展力量。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占全國1/4、全球1/10,新能源產業即將突破千億,是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新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63%。在建設綠色能源之城的道路上,鹽城選擇更進一步。
9月26日,來自卡塔爾的“阿爾卡莎米亞”號液化天然氣運輸船靠泊濱海港碼頭向3號儲罐輸送首船21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標志著我國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中海油江蘇濱海LNG接收站項目(簡稱“江蘇LNG”)正式投產,也讓鹽城“綠能港”建設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中海油鹽城“綠能港”項目建成后將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LNG儲備基地。按年處理能力600萬噸LNG計算,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764萬噸,減排氮氧化物66.8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8000萬棵,可為長三角地區乃至整個華東地區持續提供穩定清潔可靠的天然氣,對優化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鹽城射陽縣,比亞迪動力電池鹽城基地一期剛剛竣工,二期隨即宣布開工,總投資150億元的該項目是比亞迪在江蘇唯一的刀片電池制造基地,被列為今年江蘇省重大項目?!捌嚠a業是鹽城的支柱產業,在新能源汽車處在行業風口之時,我們希望讓動力電池產業在鹽城的落地,帶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及其相關配套服務跟進落地,推動鹽城傳統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鄙潢柨h委常委、經開區黨工委書記王海兵說。
除了比亞迪動力電池外,長城汽車旗下的蜂巢能源、韓國SK動力電池等動力電池企業均選擇落戶鹽城。動力及儲能電池目前已成為鹽城打造的五條重點產業鏈之一,預計未來十年產業鏈將貢獻超過千億元產值。
“風光氣”(風能、光伏、液化天然氣)等綠色能源發展已成規模,動力電池產業布局方興未艾,整車、關鍵零部件制造的本土企業正在向新能源轉型的路上,多個產業集群相互配合、相互助力,有望在未來使鹽城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實現從發電端到使用端的全生命周期綠色化,讓鹽城綠色發展的底氣更多、成色更足、特色更顯。
10月13日 人民日報
江蘇鹽城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
大力發展綠色產業 促進產業生態雙贏
10月13日,《人民日報》聚焦鹽城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
日前,隨著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一期擴建工程10號儲罐第十二層標準墻體完成混凝土澆筑,6座27萬立方米儲罐外罐墻體澆筑全部完成。
“這標志我國在建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距離投產更近一步?!表椖控撠熑死罘逭f,項目整體投產后,LNG(液化天然氣)年處理能力將達600萬噸,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2850萬噸、二氧化硫23.25萬噸。
該項目是江蘇鹽城建設綠色能源之城的縮影。鹽城市委書記徐纓表示,鹽城正加快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積極打造近海深遠海風電大基地、區域綠色光伏發電基地、煤電轉型江蘇標桿和國家級大型LNG儲備基地,同時推進光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制氫,提升氫能“制儲運”規?;?,通過構建“風光火氣氫”一體化開發新格局,為長三角能源供應保障和能源結構轉型提供堅實支撐。
海風獵獵,葉片轉動,鹽城國能H5海上風電場自2021年12月全容量并網發電以來,發電量超4億千瓦時,可滿足約11萬戶城市家庭一年用電量。
除了布局新能源,在產業升級上,鹽城還積極推進綠色產業化、產業綠色化。為發展綠色產業體系,鹽城市鹽都區瞄準電子信息、高端裝備和新能源三大主導產業,培育細分產業鏈,不斷推動產業綠色發展。通過轉型升級,鹽都區產業結構優化成效顯著。
在大豐風電產業園內,江蘇中車電機有限公司正在加緊生產4.5兆瓦直驅永磁風力發電機等機型。和其他廠區不同,中車電機每年近1/3的用電是由風電和太陽能光伏帶來的綠色電能。
“想用上綠色電能,需要更智能的電網進行調配?!敝熊囯姍C公司技術部羅佳強介紹,2014年,他們采用江蘇金風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微電網項目解決方案,同時配置充電樁,從而實現風、光、儲、充、行全綠色電力循環。
除了配套企業的技術支持,金融機構也全力助推城市綠色發展。中國銀行鹽城分行行長儲曉慶說,鹽城分行加大對綠色經濟、低碳經濟等綠色領域市場主體金融支持力度,持續擴大綠色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截至7月末,中國銀行鹽城分行綠色信貸總余額已達99.88億元,較年初新增35.41億元,增幅54.92%,綠色信貸占比持續上升。
鹽城創詠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的“新建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是鹽城高新區2022年度重點項目?!暗弥椖啃枰J款支持,我們立即上報審批,僅7天就為企業拿到批復,并于6月順利投放貸款?!眱詰c說。
通過持續發展綠色產業,鹽城實現了產業和生態雙贏。2022年上半年,鹽城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全省第二;全市地區生產總值、規上工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1%、8.3%,均居全省第一。
“十四五”期間,鹽城將全力推動新能源產業邁上新臺階,到2025年,新能源裝機規模將達2000萬千瓦,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規模將達2000億元。
10月14日 鳳凰周刊
鹽城:綠色低碳先行
近日,最新的一期《鳳凰周刊》(10月·上)推出專題報道《鹽城:綠色低碳先行》。
“推窗是綠色,出門是公園,遠處是大海。這里既有海天一色的詩意浪漫,又有如珍珠般串聯城市的旖旎風景,自然環境越來越好了……”這是鹽城市民發自肺腑的心聲,也是對鹽城勇當“碳路先鋒”的肯定。
鹽城市委八屆三次全會提出,把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作為推進現代化建設、勇當沿海地區高質量發展排頭兵的“破題之鑰”,重點建設綠色生態之城、綠色制造之城、綠色能源之城、綠色宜居之城,充分展現“國際濕地、沿海綠城”的生態魅力、發展活力。
坐擁長三角中心區唯一的世界自然遺產,創成國際濕地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海洋碳匯、森林碳匯、濕地碳匯優勢疊加;風光資源充足,新能源產業即將突破千億,是長三角地區首個千萬千瓦新能源發電城市。
鹽城具備綠色低碳發展的現實基礎和廣闊前景,也必將探索出一條服務國家戰略全局、助力江蘇未來發展、彰顯鹽城特色優勢的綠色低碳發展之路。
國家液化天然氣儲備能力,不僅關系到老百姓日常生活,也關系到國家能源安全。2020年,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能源局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快推薦天然氣儲備能力建設的實施意見》,意見中指出,要加快優先建設沿海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和重點地區規?;疞NG儲罐。
作為綠色低碳的沿海城市,在液化天然氣這一新興工業中,鹽城的身影不可或缺,力量不容小覷。
8月27日,我國在建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儲備基地——中國海油鹽城“綠能港”一期擴建工程10號儲罐第12層標準墻體混凝土澆筑完成。9月7日,3座27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儲罐成功同步升頂,這標志著全球單罐容量最大的儲罐主體結構完成。
據介紹,鹽城“綠能港”項目在2023年底全部投產運行后,液化天然氣(LNG)年處理能力將達600萬噸,相當于氣態天然氣85億立方米,可供江蘇全省民生用氣約28個月,可實現減排二氧化碳2850萬噸、二氧化硫23.25萬噸,相當于植樹6000萬棵。
這座全球規模最大的液化天然氣基地,是國家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及互聯互通重點規劃項目,也是鹽城在綠色低碳、維護國家能源安全上最鮮明的足跡。
其實,在綠色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上,鹽城早有布局。
風與電的結合,白色的高大風車發電站與海天一色的自然美景相呼應。在鹽城大豐近海海域的鹽城國能H5海上風電場,源源不竭的電流通過海底電纜匯流至升壓站,接入電網后點亮萬家燈火。該風電場自去年12月全容量并網發電以來,發電量超2.9億度,可滿足約8萬戶城市家庭一年用電量,風機可利用率達98.7%。
在“綠色低碳”理念驅動下,鹽城打造了一座“能源森林”。有145家新能源產業規上企業,構建基本覆蓋資源開發、裝備制造、科創研發、配套運維等全產業鏈生態體系。遠景新上7兆瓦至11兆瓦主機制造項目、長風海工規劃建設海工裝備預安裝基地、中車時代即將投產百米級葉片……面對風電“平價時代”的到來,鹽城新能源產業將激發出更多綠色動能。
能源鏈、產業鏈、生態鏈,既是經濟更是民生,在鹽城這片土地上得到緊密融合、良性發展。近年來,鹽城市實施“風電與光電立體布局、開發與制造聯動發展”戰略,將自身產業納入世界產業分工鏈條中,在世界新能源產業版圖中嵌入“鹽城坐標”。
鹽城作為長三角中心區27城之一,擁有江蘇最長的海岸線和最廣的海域面積的城市,兼具平原和海洋的靈魂和氣質。清新的綠和廣闊的藍,是鹽城給人的第一印象。來到這里,人們不由自主地打開心扉。
2019年成功申遺以來,鹽城以更大力度開展濕地保護與修復,探尋濱海濕地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的最優路徑。全市受保護濕地面積達41.6萬公頃,濕地保護率達54%,自然濕地保護率62%。在這里,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正徐徐展開。
是鹽城吸引了鳥兒,也是鳥兒選擇了鹽城。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讓這片土地真正成為“鳥的天堂”。鹽城黃海濕地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中心節點,被譽為鳥類的“國際機場”。每年,全球60%的野生丹頂鶴,飛來鹽城棲息越冬,還有400多種其他鳥類在此定居繁衍,這也吸引了全世界各地觀鳥、護鳥、愛鳥人追隨鳥兒的足跡,深深愛上了鹽城。
位于鹽城大豐區的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最大的麋鹿保護區,占到世界麋鹿種群數量的近70%。今年保護區新增小麋鹿1036頭,麋鹿總數達到7033頭。
在條子泥濕地,鹽城劃出720畝專用地,打造國內第一塊固定高潮位候鳥棲息地?!?20”高地以生態自然修復為主、人工適度干預為輔,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實施勺嘴鷸等小型鸻鷸類棲息地營造、裸灘濕地恢復、黑嘴鷗繁殖地建設等措施。修復兩年多以來,條子泥的候鳥種群數量不斷上升,目前已達410種,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海灣優秀案例,被國際社會譽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樣本”。
生態綠,萬物生。鹽城將大片資源豐富的土地,讓位于生態,采用看似放任的方法,減少人為活動干預,實則保護了生物的自由生長。條子泥720畝高潮位停歇地、大豐四卯酉生境提升項目、射陽鹽場1號水庫生態修復工程、九龍口等退漁還湖、串場河重煥新顏……
基于自然生態的解決方案,鹽城從“治標”到“治本”深入推進,讓生態環境保護得到有力保障。今年上半年,鹽城優良天數比例全省領先,51個國省考斷面優Ⅲ比例達100%,完成新造林14133畝,森林撫育7.7萬畝,新建和更新完善農田林網28.8萬畝,啟動建設綠美村莊83個。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兩山”理念,在鹽城得到了充分實踐。位于鹽城東臺的巴斗村是個漁村,魚與漁早已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如今的巴斗村,由特色漁文化、紅色文化以及原始風貌的海邊風情景點,串聯成一條3公里長的旅游觀光線,吸引了長三角的大批游客。品海鮮、住漁家、游漁村,巴斗村已形成獨具特色的漁旅產業。據統計,每年有30多萬人次前來巴斗村旅游。
鹽城連續四年舉辦黃(渤)海濕地國際會議,今年初國家自然資源部和江蘇省人民政府又共同在鹽城舉辦首屆全球濱海論壇,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廣泛凝聚國際共識,不斷提升濕地生態修復、生物多樣性維護、候鳥遷徙線路保護等國際合作水平,為全球生態治理和可持續發展貢獻了鹽城智慧。鹽城黃海濕地遺產地生態修復案例入選“生物多樣性100+全球特別推薦案例”。
10月17日 央視新聞
央視系列微紀錄片《思想的力量》之美麗中國是通過網友的視角,推介各自所在城市風光風貌,展現新時代美麗中國圖景。
片中介紹了鹽城黃海濕地,什么叫做鹽城?在海邊隨便逛一逛,就可以不經意的發現鳥中大熊貓、世界一級珍禽勺嘴鷸,這兒有全世界最大的麋鹿族群,還有中國最大的候鳥保護區。
10月24日 人民日報
綠色能源 “風光”無限
日出時刻,鹽城黃海濕地上的風力發電場。10月24日,東臺條子泥風光登上《人民日報》。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
十年來,我國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展成效顯著,風電、光伏發電裝機規模穩居全球首位。2021年新能源發電量約1.15萬億千瓦時,基本相當于當年全國居民生活用電量。
與此同時,新能源發電技術持續進步、成本快速下降,產業國際競爭優勢持續鞏固。我國風電機組產量占據全球2/3以上市場份額,光伏產業為全球市場供應了超過70%的組件。2021年,陸上風電、光伏發電的平均度電成本,較2012年分別下降48%和70%,新能源已基本進入平價無補貼發展新階段,為后續大規模、高比例、市場化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新能源發展惠民利民成果同樣豐碩。2014年以來,全國累計建成超過2600萬千瓦光伏扶貧電站,每年可產生發電收益約180億元,成為農村地區搬不走的“陽光銀行”。
10月25日 中國新聞網
馬來西亞及江蘇鹽城多機構攜手傳承中醫文化
中新網吉隆坡10月25日電 (陳悅 魏源)馬來西亞中醫總會與江蘇鹽城、射陽等地多家中醫組織于25日在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云簽約”,簽署合作協議、締結友好合作關系,攜手傳承中醫文化。
當日,鹽城市中醫藥學會、鹽城中西醫結合學會與馬來西亞中醫總會,射陽中醫藥文化館與馬來西亞中醫藥歷史文化館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同時,“中醫惠僑《鹽之有康》中醫藥海外推廣聯盟”當日舉行成立儀式,中馬雙方機構將通過聯盟共同傳承中醫文化。
馬六甲州對中國事務特使顏天祿在簽約儀式上表示,明年是馬中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10周年,后年是馬中建交50周年,兩國相關組織在馬中關系不斷發展的基礎上,進行“接地氣”的中醫合作,相信將進一步促進雙方民間友好互動。他還希望通過此一合作,搭建一個海內外中華兒女的交流平臺。
中國僑聯海外顧問拿督斯里洪來喜介紹說,馬來西亞中醫藥歷史文化館旨在展現中醫在馬來西亞發展軌跡,講訴馬來西亞中醫故事,是馬來西亞保護、弘揚中醫文化的重要窗口。他相信,通過此次合作,雙方能攜手推廣中醫文化,促進中醫文化的發揚光大。
鹽城市、射陽縣相關領導和相關機構負責人在線參與儀式。馬來西亞中醫總會總會長邢益騰,吉隆坡中國文化中心主任張杰鑫,馬來西亞中醫總會顧問、馬來西亞中醫藥歷史文化館館長楊偉雄等也出席當日活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