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一段段彌足珍貴的紅色記憶,蘊含著共產黨人取之不竭的精神寶藏,詮釋著共產黨人堅定信仰的偉大力量。浸染鮮血、寫滿忠誠的革命故事,是理想信念的精神火種,更是我們牢記初心使命、砥礪前行的不竭動力。
“皖南事變”發生后,國民黨將被捕的新四軍將士關押在上饒集中營。盡管身陷囹圄,革命志士們仍然進行著艱苦卓絕的斗爭,在生與死、血與火的考驗面前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英雄壯歌。
秋分已過,江西上饒,信江河水緩緩流淌,雷公山麓秋葉正紅。9月27日,鹽阜大眾報報業集團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采訪組來到上饒集中營名勝區,聆聽當年被囚禁在這里的革命志士與國民黨頑固派英勇斗爭的悲壯故事,深切感受革命先輩用鮮血與生命捍衛傳承的浩然正氣。追憶、沉思、悼念……在這里,能讓每一個幸福中的人更懂得幸福的來之不易。
△茅家嶺雷公山半山腰的革命烈士紀念碑。
葉挺:大義凜然鐵骨錚錚
方形的院落,東、北兩邊相連著4間平房,院子里的大樹枝繁葉茂……如果沒有當地人提醒,你可能無法將眼前這棟普通的房子和一座監獄聯系起來。當天,記者來到上饒集中營名勝區內的李村葉挺囚室舊址。
1941年1月,國民黨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長葉挺在與國民黨進行談判時遭到無理扣押,關押他的地方便是這棟由民宅改造而成的李村監獄?!叭~挺首先被押至上饒,幾經輾轉,被押到上饒集中營七峰巖監獄。后來,國民黨把葉挺一人從七峰巖廟堂里放出來,安排到李村這個單獨院落監禁?!鄙橡埣袪I名勝區管委會資料科科長黃霞指著眼前這座紅磚黛瓦的建筑介紹說。
輕輕推開木門,一段塵封的歷史便緩緩而來。
△這是葉挺將軍身處囚室的場景。
葉挺被囚禁于李村監獄之后,許多國民黨大員和“社會名流”先后前來“拜訪”,目的是充當說客,許以高官厚祿來“規勸”葉挺“識時務”,讓葉挺把“皖南事變”的責任全部推給共產黨。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備好盛宴款待,葉挺慷慨陳言:“葉挺頭可斷,血可流,志不可屈!”;國民黨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上官云相前來勸降,葉挺不為所動;叛變革命的原新四軍軍部參謀處長趙凌波也前來游說勸降,被葉挺揍了幾個耳光趕了出去……
“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正氣壓邪氣,不變應萬變。坐牢三個月,勝讀十年書?!泵鎸顸h的威逼利誘,葉挺深感厭惡和煩惱。為了擺脫糾纏,表明心志,葉挺干脆用毛筆在囚室墻上寫下了幾行鋼鐵誓言?!扒皝碚f項的人進門見了這幾行字后,自知沒趣,葉挺耳根也清凈了許多?!秉S霞說。
在李村監獄,葉挺把個人的生死榮辱置之度外,卻時刻牽掛著部屬的命運。當時,遠在重慶的周恩來得知葉挺被囚在上饒,特地匯來了一筆款項。葉挺叫副官用這筆款項去買布料做了好幾套單衣褲,分送給同囚在李村監獄的新四軍政治部秘書長黃誠、組織部長李子芳、敵工部長林植夫和王聿先、葉育青、葉欽和、陳子谷等人。
在葉挺被囚禁于李村監獄的7個多月里,國民黨用盡心機,不但沒有軟化他,反而使葉挺更加看清楚國民黨虛偽腐敗的本質。無計可施之下,國民黨決定將葉挺轉囚他處,在盤石渡監獄沒關幾天,葉挺便被轉送到桂林,再到重慶,直到1946年3月獲釋。
馮達飛:“飛將軍”忠骨埋青山
△馮達飛照。
“這座紀念亭,是為了紀念人民軍隊航空先驅馮達飛將軍而建,下面埋著馮達飛將軍的忠骨?!眮淼缴橡埣袪I名勝區茅家嶺雷公山麓馮達飛紀念亭,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講解員萬露向記者介紹。
△講解員萬露講述馮達飛紀念亭的故事。
馮達飛原名馮洵,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1926年秋加入共產黨,先后參加廣州起義和廣西百色起義。他曾留學蘇聯空軍第二飛行學校、蘇聯紅軍步兵學校,還先后在基輔混成軍官學校東方班炮兵科、德國陸軍大學將校組、意大利航空大學等進修深造。1938年秋調任新四軍教導總隊副總隊長兼教育長,1940年12月底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
提及馮達飛,黃霞介紹:“他既懂航空、步兵炮兵理論和技術,同時掌握了英、俄、德、法四門外語,會開飛機和坦克,又有指揮大兵團作戰以及游擊戰爭戰略戰術能力,在我軍高級指揮員中極為罕見?!?/p>
1932年夏,紅軍在福建漳州繳獲了敵人飛機。馮達飛奉軍委命令帶人日夜兼程趕赴漳州,并克服重重困難把飛機修復。在沒有導航和飛行路線圖的情況下,他僅靠個人技術和對黨的無限忠誠,毅然從漳州駕機飛越高山峻嶺,順利飛回瑞金蘇區,大大鼓舞了人心,這架飛機也被命名為“馬克思號”。
“皖南事變”發生后,馮達飛在率部突圍中受傷,后隱蔽在農民家里不幸被敵人發現逮捕,囚禁在上饒集中營。在獄中,馮達飛繼續與敵人進行不屈不撓的斗爭。他開設馬列講座,收了許多“學生”,大家尊稱他為“馮老師”。因此他又被敵人扣上罪名戴上兩副鐵鐐。
曾任黃埔軍校校長的蔣介石,得知這個紅色分子是自己昔日學生后,指使國民黨三戰區政治部主任鄧文儀以黃埔同學的身份設宴接待馮達飛,進行軟化、誘降,許以要職。面對鄧文儀,馮達飛義正辭嚴地說:“我到過蘇聯,可見得我曉得共產主義是怎么回事,那么還有什么可說的呢?”這番痛快淋漓的話,擊破了蔣介石誘降的幻想。
在西山監獄關了幾個月后,馮達飛的身體被折磨得衰弱不堪,然后又被關進了七峰巖監獄。有一天,特務把印好的“悔過書”交給馮達飛,要他在上面簽字?!斑@是什么‘悔過書’,分明就是投降書。我們參加新四軍打日本鬼子有什么過要悔的?”馮達飛氣憤地把“悔過書”撕毀。
在獄中,馮達飛經受種種酷刑,始終堅貞不屈、視死如歸,拒不向敵人屈膝投降。1942年6月8日夜,在上饒集中營茅家嶺雷公山麓,特務們秘密殺害了馮達飛,犧牲時年僅41歲。直到1951年,馮達飛妻子托人寫信詢問丈夫的下落,才知道他早已犧牲。
施奇:“我的心至死也想著黨”
在上饒茅家嶺雷公山麓,有座施奇烈士半身塑像,碑身正面刻有新四軍老戰士賴少其題詞——“施奇同志,浩氣長存”,基座上刻著“機要工作者的楷?!┢媪沂?,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局立”。
半身塑像的施奇,身著軍服、頭戴軍帽,齊耳的短發在風中飛揚,雙眸凝望遠方,無聲訴說著當年的青春夢想、戰士情懷和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她被譽為我軍機要戰線上堅貞、圣潔而崇高的“丹娘”。
△施奇烈士塑像。
施奇,1919年生,浙江平湖人,14歲就進了上海一家繅絲廠做童工。淞滬會戰爆發后,她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國紅十字會煤業救護隊,奔赴抗日前線搶救傷員。1938年8月,施奇在皖南涇縣參加新四軍,被編入軍部教導隊學習任班長,并加入中國共產黨。學習結業后,她被分配到軍部速記班,隨后被調到軍部機要科,擔任江北大組組長。
“皖南事變”中,施奇鎮定地譯發電報,保持與黨中央的聯系。當敵軍的包圍圈越來越小時,她按上級命令忍痛毀掉電臺、燒掉密碼,突圍時不幸被俘?!笆┢嬖馐芰藬橙税侔愦輾堳遘k、身患重疾,但面對淫威,她堅貞不屈,拒絕敵人的誘降,被關進了上饒集中營?!比f露告訴記者,每當講述施奇烈士這段慘絕人寰的遭遇時就會情難自抑。
在“皖南事變”中被捕的新四軍戰友們,看到那個朝氣蓬勃、健壯美麗的施奇被敵人折磨得奄奄一息,義憤填膺、悲痛萬分。施奇對探望她的戰友們說:“別難過,革命是要付出代價的。這些野獸動搖不了我鋼鐵般的意志,玷污不了一個共產黨員的心。只要我的心還在跳動,就決不停止對敵人的斗爭!”
1941年底,在秘密準備越獄前夕,她擔心自己的病體會拖累戰友,深情地對大家說:“不要管我了,你們快走。請轉告黨組織,雖然我還是個青年黨員,經受的鍛煉和考驗還不夠,但我的心至死也想著黨!你們出去以后,把我的遭遇告訴大家,要控訴國民黨反動派的罪行,為我和千千萬萬死難的戰友報仇!”
1942年5月,施奇被敵人活埋于上饒茅家嶺,犧牲時年僅23歲。施奇就這樣走完了她短暫而光輝的人生歷程,永遠地留在上饒郊外的這片紅土地上。
張一陽:“決不能辱沒先父的名聲”
在上饒集中營革命烈士紀念館,一張烈士的照片吸引了記者目光,照片上充滿稚氣的臉龐寫滿了堅毅與執著?!斑@是廣州起義著名領導人張太雷烈士之子——張一陽,在上饒集中營犧牲時只有18歲?!比f露介紹。
△革命烈士公墓。
張一陽有兩個姐姐,大姐張西屏、二姐張西蕾。張西蕾1938年春到上海,幾經波折找到黨組織,經組織安排到皖南云嶺新四軍軍部,進入教導總隊女生隊學習。
1939年春,周恩來到云嶺視察工作,特地與新四軍軍長葉挺、副軍長項英、一支隊司令員陳毅一起會見了張西蕾,當即交待陳毅派人去常州,把烈士張太雷一家人先接來新四軍軍部,然后轉送延安,并特別囑咐要把張西蕾和張一陽送延安學習深造。
“張一陽到了云嶺,先找到二姐西蕾。二姐給了他一支新華牌鋼筆,勉勵他好好學習?!比f露介紹,張一陽由組織安排進了教導總隊政治隊學習,兼做文化干事工作?!皬堃魂柈攲W員學習政治很認真,當文化教員教學工作也很認真,由于各方面進步很快,很快入了黨?!?/p>
教導總隊學習結業后,張一陽主動要求到前線部隊工作,組織上安排他到三支隊教導隊當政教干事?!巴钅鲜伦儭卑l生后,張一陽不幸被俘,隨后被關進上饒集中營,不久患上了重病。病狀是忽冷忽熱,發高燒時昏迷過去,發冷時渾身顫抖。當時,經被囚人員中的新四軍醫生陳延圣診斷,此病為“回歸熱”,若用“六0六”針劑注射,便可治好。
國民黨特務得知張一陽是張太雷的兒子后,一手拿著“六0六”針劑,一手舉著“悔過自新表”進行誘降。此時的張一陽清醒地意識到,要活命,就得打特效藥,也就得填寫那張“悔過自新表”,這樣對于先父,對于革命,對于自己所信仰和為之奮斗的共產主義事業,都是徹底的背叛。生死關頭,他毫不猶豫地作出了抉擇:寧愿像父輩那樣為革命慷慨而死,也決不能茍且偷生當無恥的叛徒!決不能辱沒先父的名聲!
在獄中,發著高燒、渾身顫抖的張一陽仍不忘呼喊著:“同志們沖呀!殺呀!去占領山頭呀!去消滅敵人呀......”戰友們都被這個年紀不大、看似瘦弱的小同志感動了。經戰友們強烈抗議,張一陽被送進了醫務室。由于特務不給他使用特效藥,張一陽病情日益嚴重。特務醫官就叫人將他抬進了柴草雜物間,也就是“太平間”。1941年4月上旬,由于病重加上斷了水源,年僅18歲的張一陽壯烈犧牲。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