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23日踏上“追尋鐵軍足跡、牢記初心使命”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的征程以來,我每天都沉浸在《新四軍軍歌》那激昂雄壯的旋律之中。追尋鐵軍足跡,重回烽火歲月,探訪歷史故事,解密紅色基因,目的是傳承鐵軍精神,牢記初心使命,走好新時代長征路。那么新四軍的初心又是什么?這是我們首先要尋找的答案。
事實上答案并不難找,《新四軍軍歌》歌詞就寫得明明白白:“……要英勇沖鋒,殲滅敵寇!要大聲吶喊,喚起人民!發揚革命的優良傳統,創造現代的革命新軍。為了社會幸福,為了民族生存,鞏固團結堅決的斗爭??箲鸾▏吲e獨立自由的旗幟!前進,前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新四軍是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黨的初心就是新四軍的初心,黨的奮斗目標就是新四軍的奮斗目標。
然而,新四軍的初心并不僅僅寫在歌詞里。十年浴血奮戰的光輝歷史表明,新四軍的初心,是用堅定不移的理想和信念鑄就的,是用不折不撓的意志和品德譜寫的,是用敢于犧牲的鮮血和生命凝成的。行走在一座座新四軍紀念館里,我們穿越時空觸摸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锃亮的軍號、簡陋的步槍、卷刃的大刀、發黃的家書、滿是補丁的軍服、彈孔累累的旗幟……一件件文物見證了革命先輩的赤膽忠誠與奮斗犧牲,刻錄著驚天動地、可歌可泣的紅色記憶。我們瞻仰一座座烈士陵園,眼前立即浮現出革命烈士拋頭顱、灑熱血、“慷慨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偉岸身軀。他們的初心和使命,分明鐫刻在那一座座巍峨聳立的紀念碑上,氣貫長虹,彪炳千秋。
在漢口,葉挺軍長辦公室掛著一副對聯格外醒目: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為了把日本侵略者趕出中國,盡管困難重重,身在黨外的葉挺欣然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毅然挑起組建新四軍的重任,永遠跟黨走的信念從未動搖。
在南昌,96歲的新四軍老戰士葉道清身經百戰,九死一生,身上大大小小的傷疤數不清,至今還有彈片留在身體里。問及革命動機,老人家的回答干脆利落:一是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二是讓窮苦的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在上饒集中營,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被囚新四軍將士大義凜然,痛斥頑匪,200多名共產黨員、革命志士寧死不屈,慷慨就義。葉挺軍長拒絕自新,寫下氣吞山河的著名《囚歌》;張太雷年僅18歲的兒子張一陽身患重病,只要自新,即可換來治療,但他“絕不給父親臉上抹黑”,拒絕治療,悲壯赴死。
……
欲知大道,史可為鑒。鐵軍的足跡,是用堅定的理想和信仰在紅色大地上書寫的壯美詩行,是用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歷史天空里譜成的正氣之歌!鐵軍的足跡里,蘊藏著共產黨人亙古不變的初心使命!
一路追尋,一路震撼。新四軍將士對黨的絕對忠誠,對崇高理想的執著追求,對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事業的不懈奮斗,重重撞擊著每一個采訪者的心扉。每一個故事,對我們都是一次思想和靈魂的洗禮。在鐵軍的足跡里,我們追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解讀“從哪里來”和“到哪里去”的精神密碼。
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共和國是紅色的,不能淡化這個顏色。無數的先烈鮮血染紅了我們的旗幟,我們不建設好他們所盼望向往、為之奮斗、為之犧牲的共和國,是絕對不行的?!?/span>
歲月不居,初心不改。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把革命先輩建立的共和國鞏固好、發展好,繼續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是我們義不容辭的神圣職責。
寫到這里,我心潮澎湃,感慨萬千,禁不住邯鄲學步,仿陳毅元帥詩韻,捻上小詩一首作為結語:
廿八征戰幾人回,贏得江山萬古垂。
初心原是血凝成,后人堅守自當隨。
請輸入驗證碼